异地高考、教育经费达GDP的4%、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湖南高考“吊瓶班”、南科大“转正”、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北京市教委发文禁止奥数培训、莫言获诺奖,作品入选语文课本、问题营养餐、北大原教授炮轰北大院长淫乱、浙江幼师虐童照被曝光是关注度颇高的年度教育事件。除“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颇有“新意”外,其他的事件,有的已经被持续关注多年,只是有了一些新变化。
说“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出台”具有新意,是因这是一个旨在校正高考公平的计划,对改变农村生在重点大学的比例日益走低的局面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这次定向招生计划,定向招生,不定向就业,充分考虑到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意愿,也体现了公平补偿的意图。当然,定向招生只能起到局部校正作用,要进一步推进高考公平,还应该改革高考制度,打破分生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异地高考可以说是贯穿全年度的热门话题,从年初一直到年尾。从2009年有关部门表态要探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当地升学办法起,历经 3年多时间。异地高考关系到基本的教育公平,推进势在必行,但是,在矛盾突出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却面临十分复杂的现实利益纠缠。不出意外。2013年,异地高考还会是关注度很高的教育事件。
南科大的关注度,比2011年有所减退,但话题也不少。4月,该校获批转正,也成为新闻,其实,任何学校成立,都要“转正”才具合法办学资质。南科大转正之所以受到社会舆论关注,乃因大家担心“转正”后的南科大“被收编”。2012年南科大的招生,已经不再是2011年的自主招生,而被纳入集中录取的提前批,这是招生模式的倒退,“收编”迹象十分明显,南科大的改革前景不容乐观。
连续爆发的校车安全事件,促使《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这把校车的治理纳入了法制轨道。但有法可依,还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我国落实这一条例,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政府主导责任还不明确,购买校车的经费还没明确出处,导致一些地方、学校缺乏资金配备合格校车;二是地方政府推诿,有的地方为新校车上牌,需要盖20个章。这些问题需要加紧解决。
概括而言,2012年公众关注的教育事件中,有40%的持续多年的老教育问题有了新变化(有积极的,也有不确定性的变化);有50%的老教育问题变本加厉,新版本更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值得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的。